“乡村振兴与西北乡村社会发展”学术会议在西北师大举行

发布者:王俊龙发布时间:2018-08-06浏览次数:119

 “乡村振兴与西北乡村社会发展学术会议概要


   201983日—86日,由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研究评价中心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与西北乡村社会发展”学术会议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韩国釜庆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宁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藏民族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西北乡村社会发展”等主要议题深入交流,为西北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实践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本次学术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理论交流与观点争鸣,第二阶段为实地考察甘肃省乡村振兴项目,为甘肃乡村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怀教授主持开幕式,西北师范大学王顶明副校长参加开幕式并代表学校致欢迎辞。

   83日主要进行乡村振兴与西北乡村社会发展的学术演讲,分为四个单元进行。第一单元由甘肃省社科院刘敏研究员主持。上海大学张文宏教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社会治理中,完善与民生有关的公共政策是重中之重。浙江大学毛丹教授以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践进展和田园社区建设状况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韩国釜庆大学芮东根教授介绍了韩国安东市河回村的基本概况和传统文化保护现状,他认为,行政、商业和村落三股合力对河回村文化保护对西北乡村振兴具有借鉴意义。西北师范大学张润君教授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分析了城乡融合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对上述主题进行了点评和总结。第二单元由西北民族大学马忠才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文军教授指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的转型路径有两种选择:农民职业化和农民市民化。吉林大学田毅鹏教授以东亚为中心就乡村振兴中的社会政策问题作了深入探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刘敏教授重提其于2000年提出的“二源动力聚合转换理论”观点,并指出二源动力聚合转换的观点在当今乡村振兴、农村农业现代化战略实施背景下依然适用。西北师范大学白列湖博士探讨了乡村振兴规划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张文宏教授对上述发言作了点评。第三单元由毛丹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学赵文龙教授从易地扶贫搬迁的角度分析了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效果。西北民族大学马忠才教授以临夏州回族自治区为例,提出了乡土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如何进行有机协调的机制。兰州大学周亚平教授以扶贫典型南村为例,突出强调了“典型”的符号作用与信号功能。中山大学王宁教授对上述主题进行了评议。第四单元由赵文龙教授主持。王宁教授从消费者赞助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西北师范大学孙特生教授指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生态逻辑。华北理工大学尹广文副教授通过对一个西部乡镇的实地考察,提出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构建特定场域下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吉林大学田毅鹏教授对上述发言进行了评议。兰州大学陈文江教授对一天的“理论交流与观点争鸣”做出详细总结。

   84日—86日,参加学术会议的专家奔赴临夏州和甘南州实地考察甘肃乡村振兴项目。84日,会议去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调查,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坐落于风光秀丽的临夏县龙首山下,2012年注册成立。厂区占地112亩,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拥有管理、设计、雕刻、安装技术人员350多人,是一家专门从事砖雕研发生产和承揽古建工程的民营独资公司。专家学者深入生产车间,详细询问砖雕的制作流程以及成本核算与利润情况,尤其询问了该公司作为一个特色产业给当地村民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问题。

   85日,在甘南州合作市佐盖多玛乡的新寺村进行考察。佐盖多玛乡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位于甘肃省合作市28公里处,是甘南州18个纯牧业乡之一。全乡辖4个行政村,17个村民小组,642户,3880人,人口组成以藏族为主。新寺村辖三个村民小组,共有114601人。张静教授等专家仔细观察公共设施,牧民家舍和精神风貌。既关心当地老乡生活状况、经济发展和子女成长,也关注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他们认为,牧民现代化不应该仅停留在物质现代化,还包括文化现代化,应该打造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项目。除此之外,部分专家还对退耕还林、退耕还牧以及乡村治理等主要议题与该乡负责同志以及部分牧民进行了深入探讨。

   86日,与会专家在甘南州临潭县八角乡的庙花山村进行考察交流。庙花山村在八角乡西南面,共有5个村民小组157678人,属于高寒半山地区。过去由于缺乏乡村产业,全村贫困户数目较多。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当地政府想方设法,把原来的烂泥塘改造为花谷和民俗村,采用“政府+公司+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即政府兜底,旅游公司统一经营,农户收益。在旅游旺季,千亩花卉争奇斗艳,游人留恋往返,称该村为“花庐”。此外,徽派民俗建筑和农家乐也吸引了大量游客。2017年该村贫困户由原来的62户减少为21户。这一模式符合本次论坛中提出的“消费者赞助”视角以及新型农民转型视角。

   本次学术研讨会以“乡村振兴与西北乡村社会发展”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从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实践经验和政策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并在实地考察中为甘肃乡村振兴实践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为西北乡村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此外,本次研讨会还加强了与国内知名社会学家及其所在院校的联系和交流,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学科发展和“西北乡村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

 

(撰稿:王琪瑛 杨博 白晓,审核:李怀)